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致富技术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玉米要高产,农民必须走出种植误区

    信息发布者:zhangqingmei
    2017-07-02 07:33:32    来源:中国乡村发现   转载

     t01999e81832823d97b.jpg


   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,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,各行各业发生着质的变化,农业也是如此:如气候的变化(近几年有气象灾害年、厄尔尼诺现象年、气温的逐年增高、今年气温的忽冷忽热等);土地、土壤的变化,机械化作业的不断推进,农作物良种的不断研发,种子质量的飞跃提高等等一系列的变化,给农业生产、农作物尤其是玉米、创高产以及确保丰产丰收带来了机遇,同时,也给农民在种植过程中带来了新的挑战和要求,即农民朋友要想实现农业的高产再高产,必须改变过去的一些不科学的做法,走出很多误区,才能跟上农业科学技术发展步伐,以获得最佳收成。

    农技专家高连德老师在农业上有40多年的基层工作经验,在北京奥瑞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的10多年来,行走全国12个省、几百个县为经销商培训、为农民授课,通过大量的走访和授课,了解到农民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存在很多误区。

    六大全国性种植误区

    误区一:有钱买种、无钱买苗

    在过去这句话是对的,因为过去农业科技不发达,种子的纯度、净度、发芽率等都很低,加之土壤条件差(盐碱地特别多)、机械化作业跟不上,播量少了保证不了一播全苗。现在不同了,除了土壤条件的改善,机械化作业的跟进,以及化肥种类的不断推新等都有了长足发展之外,农业高科技的发展、种业公司的崛起,不仅确保了农业的高速发展,关键是农作物种子不断出新,而且大多数种业公司的种子质量,均达到了单粒播种的精品保证。

    因此,“有钱买种、无钱买苗”放到现在是不对的,为什么呢?播量大了不仅浪费种子、浪费钱财,而且给农民带来劳动负担(需要间苗、定苗),间定苗时还影响到其它苗的正常生长,关键是密度把握不好了,往往留苗太密而导致六大问题的发生(下面的问题中细说),显而易见的玉米小麦的大面积倒伏等,其主要原因都是由于播量大、导致密度太大,最终影响到产量。

    误区二:密度越大、产量越高

    由于农民不懂得密度是怎样来的以及密度的界定,所以,农民朋友们就认为,密度大、果穗就多,果穗多、产量就高,这是错误的,是严重误区。

    密度是育种家、科学家们,根据玉米不同品种的叶片大小、着生角度、株高高低以及株型、果穗大小等特征特性,还要经过3--5年的试验示范等研发出来的。研究证明,现在世面上推广种植的玉米品种4000多个,大概分四种类型,每种类型的品种,不仅有适宜密度,还有最佳密度,要确保玉米的高产再高产,一般条件下应种到最佳密度。

    四种类型也称四个界定,分别是:

    ⑴、大穗型的低密度,标准果穗26-28公分,适宜密度2400-2800株/亩,最佳密度要求2400-2600株。

    ⑵、中大穗型的中密度品种,标准的果穗24公分,这类的品种适宜密度为3200-3800株,最佳密度3200-3500株;如奥瑞金公司的蠡玉16、奥玉3111、正成018以及奥玉405等。

    ⑶、中穗型的中高密度品种,果穗20公分左右,这类品种的适宜密度为3800-4500株,最佳密度3500-3800株,一般情况下不超过3800株;如蠡玉35、滑986、蠡玉37等。

    ⑷、小穗型的高密度品种,标准果穗16-18公分,这类品种的适宜密度为5000-5500株,最佳密度4500-5000株;如豫单112、奥玉419等。

    每种类型的品种,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,可以种到适宜密度即:土壤条件好(壤土、粘壤土)、肥水跟得上、最主要的一条,行距拉大到70公分以上(包括70公分),就可以种到适宜密度、甚至还可以高一些。这是黄淮海区域要做到的;不同区域有所不同,陕甘宁区域,由于有效降雨很少,玉米密度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加大一些。

    在密度的把握上有这样的一句话,说得很形象:“三三见九,不如二五一十”。打个比方说,在半平方米内种三颗玉米,一棵玉米长一个果穗,一个果穗打三两粒,三颗玉米三个果穗最终打了九两粒;不如在半平方内种两棵玉米,由于两颗玉米:密度稀、营养足、秸秆长势壮、果穗长的大,一个果穗就能打半斤粒,最终的结果:两颗玉米、两个果穗打了一斤粒;这就是在半平方米内种三颗玉米打九两,不如种两棵玉米打一斤的道理所在。当然,这句话只适合前三种类型的品种,不适合小穗型的高密度品种。

    为此,农民朋友请谨记,大穗型的、中大穗型的,还有中穗型的这些品种,千万不要种密度大了,密度一大(即超过了最佳密度)易发生六大问题:1、影响通风透光;2、影响光合作用;3、影响授粉;4、加重病害的发生;5、容易造成玉米的倒伏;6、生长后期易发生营养不良(四个症状:叶片发黄,秸秆变细,果穗变小,80%的果穗都有秃尖、个别品种出现半边脸);六大问题一旦发生,会造成严重减产的。同样的道理,小穗型的品种,你千万不要种植稀了,种稀了是减产的。

    误区三:株高越高,抗倒能力越差

    玉米抗倒不抗倒有四看:一看根系发达不发达,根系发达的抗倒能力就强,相反抗倒能力差;二看茎基部节间长短,茎基部节间越短的,抗倒能力越强,相反,抗倒能力越差;三看茎秆的硬度和韧性,用我们的肉眼是看不出来的,简单,玉米生长到中后期,用手将玉米秸秆慢慢拉到45度,将手拿开,秸秆马上弹回,证明硬度和韧性好,没得说,此品种抗倒能力强,相反,抗倒能力差;四、不要看株高的高低,要看穗位的高低;玉米知识:株高与穗位有个比,叫做“三比一”即三米的株高,穗位在一米上了,没得说抗倒能力非常强;当然,株高三米,穗位一米零五、一米一,有问题吗?我告诉大家,一点问题都没有;那么穗位一米二了甚至还高,就不行了,也就是说,不仅株高偏高,而且穗位也偏高,抗倒能可以理解为、就差了。

    农业部专家研究,玉米有两个高产标准:生长整齐度越高,产量越高、增产潜力越大;株高越高,产量越高、增产潜力越大。为此,玉米越高,抗倒能力越差,是不对的。

    前面已讲,除了密度大是倒伏的主要原因之外,倒伏轻重还受七种因素影响(即播深、风口、生态环境、施肥多少长势强弱、不同化肥种类、耕地深浅、土壤质地等影响);另外,还有一种因素,那就是玉米在拔节期,大水大肥猛攻一次,也易造成玉米后期的倒伏;原因是:玉米拔节期是玉米营养生长的最旺盛时期,这时大水大肥一攻,容易形成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失调,即光长棵了、内部雄穗果穗分化受到影响,最后容易发生两个方面的问题,一是容易出现空棵;二是,由于节间拉长、株高增高,给后期倒伏造成隐患。

    最后总结,玉米倒伏主要有三个原因:密度大、播种深,第三就是拔节期大水大肥猛攻,与株高关系没有或者微小。

    误区四:化肥使用越多,产量越高,增产潜力越大

    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,除吸收利用氮磷钾三要素以外,它还吸收13种微量元素,其中有六种需要比较多,即锌铁钙镁铜磞;并且作物在生长过程中,根据需要均衡吸收利用,单独使用一种,它是吸收利用不了的;但因土壤中各种元素有不同含量的配合,单独使用一种化肥后,也可能少量的被作物吸收利用了,绝大多数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,是白白浪费的。

    除此之外,国家农业部专家经过多少年研究,各种农作物都有需肥规律,玉米:即每生产100斤干籽粒,需要纯氮2.57斤、纯钾2.14斤、纯磷0.82斤。

    多年来,高连德老师给经销商培训、给农民讲课说到配方施肥,总在讲什么是“配方施肥”,取土化验是,但做不到;能够做到的有两个方面:根据玉米的需肥规律,选择好化肥种类作底肥,使足了,不用再追肥了,这就是配方施肥,这种配方施肥人人做得到;(‚暂不细说了,就是根据玉米的缺素症状,多或补施)农民朋友想一想,以氮肥为例,每生产100斤,需要2.57斤,1000斤干籽粒,就是25.7斤,那么2000斤就是需要51.4斤(这是纯的,平时使用的化肥需要折算一下);当然计算使用的量,不用全部使上,因为土壤中还有含量。根据这样的一个需肥规律,再根据你心目中的产量指标以及土壤条件,掌握一个量进行施肥,就是做到了配方施肥,就是科学施肥。

    肥料施多了是白白浪费的:打个比方:一个人能吃2个馒头,你硬让他吃4到6个,他是吃不了的,吃后可能消化不了或者说撑的得了病。玉米等农作物一个道理,肥料施用多了它吸收利用不了,甚至起到相反的作用,影响根系在土壤中的、正常的吸收利用;这样不仅不能增产,最终导致减产,就可惜了。

    误区五:农药除草剂浓度越大,效果越好

    农药也好、除草剂也好,都是有剂量或者说是按浓度的。如防治虫害,一般农药的浓度是1000-1500倍液,有的浓度要求高达3000-5000倍液;除草剂也是用倍数或亩用量通过稀释后喷施。但由于农民不懂、大多数的零售商也不懂,是按盖的,尤其是杀虫剂一桶水放入3--4盖,实际浓度只有100-200多倍液,正因为使用的浓度比要求的浓度,高出了100倍以上,因此,不仅效果差,而且易发生很多方面的问题,如:用药多花钱多;给当茬作物造成药害而影响正常生长;污染了环境;施药人中毒;病虫产生抗药性等等。

    农药也好,除草剂也好,多数的不是药的质量有问题,而是农民朋友不懂技术。比如1000倍液:人们用的背负式喷雾器装30斤水,放多少农药是1000倍,农民没有一个能答得上来;实际很简单,水剂、乳剂、悬浮剂是论毫升的,一喷雾器放入15毫升就是1000倍液;粉剂是论克的,放入15克,也是1000倍液。

    要想得到好的效果应掌握以下技术:选择好对路的农药品种;抓住关键的防治时期;掌握好准确的配比浓度;运用好适宜的喷药时间;如何做到,以玉米田苗后除草剂为例,具体操作:⑴选择无风的下午进行喷施;⑵适期喷施,即玉米3~5叶期、杂草2~4叶期;⑶一亩地用药量喷两桶水(才能喷匀喷透);⑷不要与杀虫剂、杀菌剂混喷(因为喷施的位置不同,除草喷地面、杀虫杀菌剂喷叶片);(5)除草剂喷施后,7天内不允许喷洒有机磷农药,以防药害发生。做到这几点,保证效果好。

    当然了,为什么浓度大不一定效果好呢?我再给大家打个比方:人吃五谷杂粮没有不得病的,得病要看医生,一般情况下要吃药,药是有计量的,半片、一片、六片等,没有一个患者敢说:我不听医生的,敢大把大把的吃药;因为人们都知道,是药三分毒;如果大把大把的吃药,不仅治不好病,而且会致命的---是要死人的。农药、除草剂的使用一个道理;所以说浓度越大、效果越好,是错误的。

    误区六:农资无论价格多少,效果没什么区别

    这是农民贪图便宜的表现,以化肥为例,为什么很多农民朋友在种植玉米的过程中,使用的化肥数量不少,但就是产量不高,效益不好?其主要原因是农民朋友、由于贪便宜买低质量化肥而造成的。

    这些年来,我在给农民朋友讲如何做到“配方施肥”的过程中,农民会经常问我:高老师,你去的地方多,目前有哪几种化肥不错?我总是这样告诉他们,经过调查了解考察,有这几种真的不错,如:青岛住商、加拿大龙灯、沃夫特、金正大等等。农民告诉我,你说的这几种化肥,我们都不买、太贵了。

    因为这,我总结了一句话,叫“什么是最贵”?我告诉广大农民朋友,现在全国有化肥企业近5000家,15年,国家农业部、商业部、技术监督总局等部门联合,对化肥企业公司所生产的化肥质量进行了考察,结果显示,其氮磷钾含量合格率,只占20%,80%的企业公司所生产的,其氮磷钾含量不合格(这是国家农业部专家在焦点访谈上讲的),所以,我告诉大家这样的事实:有些小企业公司,在这买点尿素、在那买点磷肥,一混合一粉碎一装袋,胡乱标注上氮磷钾含量,就卖了,这样的化肥肯定便宜,这是一种便宜;还有一种,也是央视焦点访谈报道的,河北栾城有一化肥企业所生产的化肥,其氮磷钾真实含量,比包装袋上标注的含量,低了30%,像这样的化肥在市面上去卖,肯定便宜;它便宜吗?我告诉农民朋友,它是最贵的;为什么?因为这样的化肥施到土壤中去,对作物的生长发育以及最终的产量,没有什么效果或效果最差,所以说它是最贵的。而我说的大公司大品牌所生产的化肥,一袋多花50元左右,但由于绝对保证质量,一亩地使用等量化肥70斤(贵的与便宜的),产量结果出来后,亩产相差100-200斤,有时相差200-300斤,一袋化肥多花了50元,结果产量多收了200斤左右,这样的化肥,贵吗?它是最便宜的。所以,最终我告诉农民朋友,你认为便宜的,是最贵的;而最贵的,确实是最便宜的。

    所以,买农资,一定不要贪图便宜。

    区域性四大种植误区

    误区一:行距缩小,一亩地能多播种几行,是能增产的,这种做法是错误的,也是农民误区;(以辽宁葫芦岛建昌最为严重)

    农作物种植行距自古没有标准,不同的作物标准不一样,相同的作物,不同区域行距差异性也很大。到目前为止,在玉米生产上,农业部在全国推广的标准行距为60公分(1.8尺)。但全国各县区农民执行的差异化很大很大,按科学种植讲,玉米的行距不能小于60公分,小于60公分是会造成减产的,根据我的经验,行距越小,减产幅度越大。近11年来,我所工作过的12个省、多县区看,最不合理的依次是:葫芦岛建昌、河北承德,他们执行的行距是40--50公分;他们就普遍认为:行距小一亩地就能多播种很多行,行多了、植株多了、果穗多了,产量不就有了吗(错误的理解)!山东胶东区域,大部分县市区执行的都是70公分(2.1尺);江苏有的区域为80公分(2.4尺);河北唐山玉田行距为1米(3尺);我的经验,将行距拉大,株距缩小,亩株数不变或接近的情况下,行距越大,产量越高,增产潜力越大。增产的道理也特别简单,也就是将行距拉大不仅好管理,关键是通风透光好,叶片的光合面积大、光合作用强,它是能增产的。这就是株行距与产量的关系。

    全国的农民朋友请注意:如果你的播种机,能够将播种楼腿可以调开的话,要尽量将行距调大,这是关键的增产措施。

    误区二:株距缩小、密度加大,两个果穗总比一个果穗打的多吧,这更是误区;(此情况辽宁建昌最为严重,全国各地均有类似情况)

    株距大小直接影响到密度大小,当然,行距大小与密度大小同样息息相关。行距、株距是决定密度的关键词,没有两者何谈密度。尤其是前边讲的四种类型的玉米品种、前三种类型的,要想高产不仅行距不能缩小,株距更不能随意缩小,如果一缩小,密度立马加大,前面讲的六大问题非常容易发生,在这里我把密度大易发生六大问题,有必要再重复一下:(六大问题发生的原因是,密度越大叶片越多,叶片之间相互影响、问题就发生了)

    (1)影响通风透光;是会造成减产的。

    (2)影响光合作用;玉米的产量都是通过叶片上的小气孔,吸收光能,制造大量有机营养,积累干物质,增加千粒重而形成的;为此,密度一大,叶片之间互相遮挡以后,叶片的光合面积相对减小、作用减弱,制造的有机营养少了,苗期影响生长,后期影响灌浆,是会造成减产的。

    (3)是一个重要问题,影响授粉;即由于密度大叶片多,花粉在飘落过程中,让叶片给挡住了,使其落不到花丝上,农民朋友都知道,只有花粉落到花丝上才能授上粉,只有授上粉才能够结实长粒;所以影响授粉就容易发生缺行缺粒秃尖半边脸小穗等一系列问题,最终造成严重减产。

    (4)加重病害的发生;农业部专家讲过一句话“密度一大使病害种类增加、程度加重”;农民朋友可以回想一下,任何玉米品种,当病害发生时你会看到,密度越大、病害越重(其道理、原理暂不讲)。

    (5)易造成倒伏;(也是一个重要问题)实际上玉米倒伏与否,与品种没有任何关系,都是密度大造成的。说一个现象:任何植物、农作物、包括树木,只要密度大,它都拔着高向高处长,即任何一个玉米品种,密度越大株高越高(这一现象农民也都知道),这一增高不要紧,理论上讲,使茎秆的硬度和韧性减退了,农民自己的话说,叫秸秆变软了,遇到风雨必倒无疑。当然,倒伏轻重还受几种因素影响,如播种过深、风口、生态环境、施肥多少长势强弱、使不同化肥种类(你使用的化肥是否含钾)、耕地深浅以及土壤质地等影响(这里不细说了)。

    (6)密度易出现玉米生长后期的“营养不良”;(这是最重要的一个问题)它也有四个症状:叶片发黄、秸秆变细、果穗变小、80%的果穗都有秃尖,个别品种还有半边脸。大家想一想,这些问题一发生,那产量还高的了吗。

    所以,所有的问题都是由于密度大造成的;几十年来我体会到,密度是玉米高产不高产的第一要素,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。农民朋友认为的“两个果穗,总要比一个果穗产得多”是错误的;尤其是前三类界定的品种。

    误区三:播种越深,抗倒能力越强,是大误区;(此问题以山东泰安多县市、济宁多县市、辽宁建昌县为主要区域)

    农民较普遍认为,玉米播种越深,茎秆被土壤埋得越深越实,抗倒能力自然会越强的。这是山东很多县市的农民告诉我的;今年3月份我又到了辽宁省、葫芦岛市建昌县,在路上坐车走的时候,我就发现了很多问题,即建昌的玉米产量永远高不了,从表面上就能看出;既有四个方面的问题:行距太小(垄小,才40公分)、株距太小(20-24公分,密度太大了)、播种太深(土表以上的茎秆上没有次生根;不用调查,只要茎基部节间上没有次生根、支持跟,就是播种过深造成的)、行向不科学(多以东西向,不对;为了提高叶片的光合面积和抗倒能力,应以南北行为佳)。建昌县的农民更是认为,只有播种深,抗倒能力自然强;其实不然,与科学技术正好相反。为什么呢?其原理又在哪里呢?

    农民朋友注意了,先说一下真正的播种技术。玉米的播种深度要求是3-5公分,而3-5公分的幅度其依据是:沙土沙壤土包括壤土,由于土壤疏松、通透性好,在墒情好的情况下,可以播到5公分,如果是粘壤土、粘土,由于土壤颗粒小、通透性差,播种深度不允许超过3公分;但农民、播种机手不懂这些,加上误区往往播深达8--9公分,甚至有的超过10公分,这是大问题。播种过深易造成四个方面的问题:一是出不好苗,达不到一播全苗,更实现不了苗齐苗全苗匀苗壮;二是出苗后且发黄不长,原理是,由于播种深,小苗在出土过程中,将种子本身的营养耗尽(种子从吸水萌发到出苗、到三叶期,就是种子的本身营养再起作用),故此出苗后且发黄不长。三是易造成化肥的熏籽熏芽而出现缺苗断垅;四是不会发生次生根或次生根很少;原理简单,播种过深,将分蘖节处(农民叫五茬股)让土壤掩埋,而喷不出次生根,由于第一层根没有,二层三层甚至四层都不会产生,也正是没有这几层此生根,不仅因吸收不到更多的营养而影响产量,更主要的是易造成玉米后期倒伏。

    误区四:认为进入5月底6月份后,玉米播种越早,粗缩病越重,也是误区。(此问题以河南、安徽、江苏为主要区域,各地均有所认为)

    玉米粗缩病,是一种病毒病,灰飞虱是传播病毒的媒体;也就是说,粗缩病发生轻重,其最主要原因是灰飞虱虫口密度多少所决定的;其次与玉米的播期、生态环境也有一定关系。近几年来刚刚进入6月,不少江苏、安徽的农民朋友给我打电话,所咨询的内容很多都是:蠡玉16或蠡玉35或圣瑞999现在可以种了吗?什么时间播种最好哇?什么是最佳播期?等等,凡是打这样电话的,我心里非常明白,都是怕播早了得粗缩病。

    我告诉大家,夏播玉米没有早,越早越好。只要大家都在种玉米,大范围、大面积种植,不会得粗缩病的,或者说很轻很轻;其道理很简单,面积大了,灰飞虱的虫口密度也就分散了,一亩地上有个10头、8头的也就无所谓了。但是,如果在一个大方田中,没有人种植,只有你一家种了几亩,那粗缩病肯定会较重发生,原理也简单,当你家玉米出苗后,附近所有灰飞虱将都会迁飞到你的田间进行危害,危害重、传毒多,发病就重。当然,粗缩病也是可以预防或者防治的,如果你所种植的玉米是孤立的,苗出齐后立马喷施防治灰飞虱的杀虫剂,如吡虫啉、啶虫脒等等都可以;或者说玉米田幼苗当发现1-2株病株时,也可以喷施防治病毒病的农药,如病毒A、植病灵等,也有效果。

    再说细一点,为什么晚春播玉米易得粗缩病呢,就是因为面积小,当小麦一发黄,危害小麦的灰飞虱没有吃的东西了,就都迁飞到刚刚出苗的玉米上,进行危害,所以,虫口密度高、危害重、传毒多,发生就重;而夏播玉米为什么没有或特别轻呢,就是因为面积太大了,将灰飞虱的虫口分散了,一亩地上有几头无所谓了。故:农民朋友请记住,粗缩病不是癌症,也不是播种越早,发病越重。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